2009年中国淀粉糖市场运行形势
2009年中国淀粉糖市场运行形势
2009-11-27   来源:中国调研网   作者:admin   点击数:2126   分享到:

2008-2009年中国淀粉糖市场运行特点分析:

     我国一直以来是以蔗糖为主要原料,近几年来淀粉糖的发展势头良好。

     我国食糖的生产和消费长期以来,一直都是以蔗糖为主,后来国家提出来以淀粉糖作为补充,近几年蔗糖产量生产的发展比较稳定,国家产业政策鼓励以玉米等为原料的淀粉糖工业,淀粉糖行业得到较快发展。淀粉糖工业是高科技生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酵工业制品乃至许多食品的技术和物质基础。它的消费领域广,涉及食品、医药行业,消费数量可观,为推动食品工业的发展和促进以生物科技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从历史上来看,当我国蔗糖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淀粉糖的发展为市场提供了多种糖源,这对于稳定市场以及推动市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上世纪90年代我国曾建成果葡糖浆厂20多家,其中部分引进了国外的技术及设备,但由于各种原因,产品进入市场困难,有的企业早已经倒闭。近几年,我国淀粉糖工业发展迅速,又新建了一批大型工厂,淀粉糖企业的规模及产能不断扩大,改变了以往生产企业生产单一品种的局面。此外,企业的集约化程度也有很大提高。由于工厂规模大,有利于开展综合利用和多层次加工,从而使成本降低,竞争力提高。不少工厂已实现了自动化控制,不但提高了产量,而且提升了产品质量,形成了规模效益。另一方面,作为生产淀粉糖原料的玉米,木薯的产量在增加,为淀粉糖的生产提供了空间。

     虽然说现在食糖的价格比较高,给了淀粉糖一定的市场销售空间,但是从以下的原因来看,淀粉糖的替代性并不大。(1)原料种植区域的对比。淀粉糖主要在北方,淀粉糖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北方,特别是主要的玉米产区,如:东北、山东、河北,其中山东淀粉糖的产量最大,占全国淀粉糖总产量的48.3%,其次是河北占16.9%,第三位是吉林占8.5%;而蔗糖在南方。(2)从产量对比来看,蔗糖在1000万吨以上,而淀粉糖只有500万吨,折合为蔗糖大概在300万吨,按照这个比例,2009年的淀粉糖产量折合成蔗糖,数量为490.8万吨。(3)消费状况对比,人均日消费食糖为8公斤,而人均消费淀粉糖者算成食糖为3公斤(4)可替代性分析:口感上以蔗糖相对甜度比较,淀粉糖甜度低,很多食品厂在用淀粉糖没有用蔗糖顺手,没有蔗糖方便。一些柔软食品上用淀粉糖较多,硬的食品还是用蔗糖较多。使用途径看,蔗糖主要在食品,用于医药的很少,淀粉糖主要是医药,造纸和化工行业;淀粉糖要进一步发展深加工产业链;使用成本看,等甜度情况下,价格高与蔗糖,淀粉糖的替代性不大,从价格和应用看是不能替代蔗糖的。

     根据玉米供应分析,国产玉米的增长速度为3%左右,而消费增长大于3%。中国玉米供应会出现缺口,预测2010年将会有部分玉米净进口。目前国内已经有少数企业进口玉米,作为尝试。根据中国人均糖的消费量判断,年增长速度15%左右;淀粉糖消费涉及到碳酸饮料、果汁饮料、啤酒、糖果、面包糕点、冰淇淋、乳品、八宝粥等行业,这些行业的年增长率也均在7%-12%。

     和白糖一样,淀粉糖也有自己的消费领域和发展领域,不仅是食品添加,也是工业的原料,作为下游产品的一个原料,比如作为葡萄糖,作为麦芽糖,这些都是用于食品的,还有淀粉糖可以做成山梨醇,还可以做成氨基酸,这也是下游产品的上游的原料,这方面的需求也是很可观的。

     中国发酵协会淀粉糖专业委员会预测,自2006年起,全国淀粉糖平均增长率已经达到19%,到2009年,全国淀粉糖总产量会超过到800万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信息统计部分析,从近期的投资与行业情况看,2010年全国淀粉糖产量大约在900万吨左右;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统计也表明2010年全国淀粉糖产量将达到900万吨。

     2008-2009年中国食糖消费状况跟踪分析:

     一、推动食糖消费的因素

     (一)3月份含糖食品产量全部呈现增长态势

     2009年3月,我国国内所有用糖食品行业产量同比均呈现为增长态势,且多数用糖食品行业的产量增速都出现了环比回升的走势。其中同比增幅较大的行业有:果汁及蔬菜汁饮料类行业;速冻米面食品行业;糖果行业。

     2009年1-3月,除饼干和碳酸饮料的产量累计增幅为负增长外,其他用糖食品行业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均保持增长态势,其中,果汁及蔬菜汁饮料增速最高;随后的是速冻米面食品和冷冻饮品。

     用糖量很大的果汁及蔬菜汁饮料、碳酸饮料行业的产量增速环比回升显著,产量最大的乳制品业环比基本持平。随着夏季的到来,食糖销费将渐入旺季,终端用户--特别是饮料冰淇淋等行业对食糖的需求量逐步增加。另外,在国家各种政策的扶持下,国内消费需求会逐步增长,含糖类食品产量也一定会在需求的拉动下逐步实现增长。

     (二)以蒙牛、伊利为首的乳业市场恢复迅速

     伊利集团09年一季度主营业务收入增长8.25%,达到50.99亿元,是目前发布季报的乳品企业中销量最多的,品牌形象、产品人气的大幅提升表明了消费者普遍恢复了对伊利产品品质的信任,这是伊利产品销售能够迅猛增长的根本原因。蒙牛也称北方市场已全部恢复,南方市场也恢复了60%,蒙牛一年的用糖量将近28万吨左右。

     (三)饮料多样化

     现今消费者对知名品牌的信赖度不减,品牌仍是引领市场消费方向的主要因素。以王老吉为代表的民族饮料企业的异军突起,"怕上火,喝王老吉",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一句广告词,王老吉凉茶饮料也很快在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1.多品牌茶饮料进军市场

     茶是最接近中国人传统口味的健康饮品。不管是康师傅的冰红茶、统一的绿茶、天喔的蜂蜜柚子茶还是三得利的黑乌龙茶,不管是消暑解渴、降温去火还是减肥瘦身,健康都是茶饮料与生俱来的诉求。

     随着凉茶饮料的风靡,和其正、上清饮、念慈庵、顺牌等凉茶轮番上阵,王老吉与其他凉茶品牌此消彼长的发展,使得凉茶正在步入"百花齐放"的阶段。有商家表示凉茶一季度的销量较去年相比,虽增幅有所放缓,但由于多种品牌的出炉,对后市的消费还是颇具信心的。

     凉茶饮料的消费具有季节性,一般春夏季很受欢迎,不过,随着其"灭火"功效的推崇,餐饮业里凉茶的消费季节性的特征在慢慢的弱化,业界人士表示,特别是在天气干燥的城市或火锅店里,凉茶饮料的欢迎程度较高, 凉茶饮料消费群体区分不明显,老少皆宜,所以消费空间具有较大的开拓性。

     2.功能饮料的风靡

     功能饮料一向以标榜健康为己任,游走于健康食品与保健品之间。近年来功能饮料市场迅速壮大,广义上的"功能饮料"占整个饮料市场的比重已超过48%。对此,09年6月1日起将实行的《食品安全法》对功能饮料作了重新定义,以加强对其的监管力度,其中植物饮料在功能饮料中占比很大。

     3.果蔬汁饮料

     高浓度果汁宣称"走健康之路",低浓度果汁宣扬"每天两次(维)C的问候",刚起步没几年的混合型果蔬饮料则提倡蔬菜、水果搭配起来喝更健康--果汁饮料对于"健康"向来孜孜以求,这就使得果蔬汁在近年来的饮料市场上表现上佳。内市场尽管起步甚晚,但业内专家一致看好其前景。

     二、国内各大销区中间商及终端食糖消费同比基本持平

     华东销区: 华东销区4月份食糖销量情况增减不一,部分地区因为夏季消费采购迟迟未见启动,且因价格波动较为频繁,市场购销稍显清淡,4月份的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大约5-15%的量,减幅较大的达到25%左右,其中终端用户的采购量虽订单期限没有前期的长,用糖量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当然上海、宁波某商家曾表示4月份的终端用户的采购量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或略增一点。总体来说,华东地区的食糖消费还是持平略减的,商家认为当前经济形势低迷,消费难以提振,多采取用多少采购多少的策略。

     华中销区:由于产区的食糖价格上涨,当地糖源较少,食糖销售量较去年有所减少。但长沙得益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食糖销售情况一直比较不错,终端用户及当地食糖经销商都在拿糖。河南湖北的中间商及终端用户拿糖数量较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华中销区4月份食糖消费还是略减的。

     华南销区:从产区(广东、海南)来看,由于资金紧张,前期多数小糖厂已经顺价销售了不少食糖,随着价格的走高,销售意愿虽不如前期强烈,但所剩食糖已经不多,而那些资金链较为宽松的大集团,因看好后市,在小糖厂纷纷销售以筹集资金的空隙,报价较高,销售几乎以供应较大的终端用户为主。从汕头另一位商家处了解,4月份的食糖销量较往年同期减少了1/3左右,含糖食品出口企业部分停产,外销量减少,但内销变动不大,也就是说,食糖消费减少量主要以外销减少为主。

     华北销区:部分经销商反映:夏季消费的用糖已经启动,但大多是小批量的订单,大批量的采购几乎没有出现,终端客户的产品销售没有明显的好转,不过较之三月份的低迷目前的销量还是有了很大的好转。整体而言较去年同期有不少的下降。

     东北及西北销区:4月份的销量与往年同期的相差不多,基本都是这个水平,多数商家预计糖会后价格上涨销量会有所改善,但是事实证明销量并没有增加,一直都是淡销,终端用户的量基本上是持平略减,像蒙牛、伊利这样大的企业生产线较往年开的少。

     云南:4月份为云南制糖企业的收榨高峰期,食糖销售情况也出现了好转迹象,2009年4月份,全省制糖企业食糖销售量为32.08万吨,较上年同期17.58增加14.5万吨,增幅82.48%;较09年3月份23.42万吨,增加8.66万吨,增幅36.98%。4月份全省食糖销售情况回暖,尤其是清明节过后,销区商家采购量逐渐增加,成交批次和单次销售量均较此前有明显增加。制糖集团维持惜售心态,中间商被动跟随集团报价,虽然产销价格仍与销区有20-50元的倒挂,但随着市场信心恢复,4月当月市场出现了价涨量增的良好势态。

     广西: 截止4月30日广西产销率为54.98%,与去年同期的50.45%相比,增加4.53个百分点。进入4月份,广西现货价格持续走高,主要是对产量下降、下榨季的种植面积下降等因素的炒作, 4月份广西现货价格尾随期货价格大幅上涨。伴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终端用糖量的增加,再加上前期商家对糖价上涨的信心不足,基本没有什么库存,现在糖价大幅上涨,销区商家和中间商购糖积极性增强。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