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1月CPI同比上涨1.0% PPI同比降3.3%
![]() 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0%。其中,城市上涨0.7%,农村上涨1.5%;食品价格上涨4.2%,非食品价格下降0.6%;消费品价格上涨1.5%,服务项目价格下降0.8%。从月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08年12月份上涨0.9%;食品价格上涨3.3%,其中鲜菜价格上涨22.4%,鲜蛋价格上涨0.8%。 一、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4.2%。其中,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下降2.8%(其中猪肉价格下降13.3%),鲜菜价格上涨19.6%,粮食价格上涨3.9%,油脂价格下降13.9%,水产品价格上涨11.6%,鲜果价格下降0.4%,鲜蛋价格上涨1.3%,调味品价格上涨5.6%。 二、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2.4%。其中,烟草价格上涨0.2%,酒类价格上涨6.0%。 三、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2.7%。其中,服装价格下降3.1%。 四、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上涨2.6%。其中,耐用消费品价格上涨0.6%,家庭服务及加工维修服务价格上涨8.1%。 五、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6%。其中,西药价格上涨1.0%,中药材及中成药价格上涨3.3%,医疗保健服务价格上涨0.7%。 六、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下降2.5%。其中,交通工具价格下降1.3%,车用燃料及零配件价格下降8.2%,车辆使用及维修价格上涨0.9%,城市间交通费价格上涨2.3%,市区公共交通费价格上涨0.9%;通信工具价格下降18.8%。 七、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0.3%。其中,学杂托幼费价格上涨1.1%,文娱费价格上涨3.2%,旅游价格上涨5.7%,文娱用耐用消费及服务价格下降9.5%。 八、居住类价格同比下降2.3%。其中,水、电及燃料价格下降0.4%,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3.9%,租房价格上涨1.3%。 统计局:2009年1月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3% 1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5.3%。 在工业品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4%。其中,采掘工业下降13.2%,原料工业下降6.8%,加工工业下降2.2%。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微涨0.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0.2%,衣着类上涨0.9%,一般日用品类上涨1.0%,耐用消费品类下降1.5%。 分品种看: ——原油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9.9%。成品油中的汽油、煤油出厂价格分别上涨2.1%和3.1%,柴油价格下降4.8%。 ——化工产品价格类中,顺丁橡胶价格同比下降39.0%,聚苯乙烯价格下降31.4%,涤纶长丝价格下降30.5%。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2.7%。其中,原煤出厂价格上涨12.3%。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同比下降7.2%。其中,普通大型钢材价格下降5.3%,普通中型钢材下降9.4%,普通小型钢材下降3.4%,中厚钢板下降15.2%,线材价格下降14.5%。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4.6%。其中,铝下降19.8%,铜下降41.1%,铅下降36.7%,锌下降43.0%。 此外,在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中,有色金属材料类、燃料动力类、化工原料类和黑色金属材料类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8.4%、7.4%、6.8%和4.7%。 相关新闻: 上海证券分析师胡月晓:物价走低不一定会导致降息行为发生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二公布,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涨幅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为连续第九个月走低.该数据并高于路透此前的调查中值0.9%. 国家统计局并公布,1月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滑3.3%,降幅创2002年3月以来最低.1月PPI数据高于路透此前调查的预测中值-2.6%.同时,1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2%,非食品价格同比下降0.6%. 上海证券分析师胡月晓分析,CPI、PPI的低位运行是经济下降阶段的通常表现,预计未来3-6个月後会企稳.但通货紧缩的状态会持续2年左右的时间. 短期看,无论是通缩还是经济下降,货币对物价和经济的影响都比较有限.而从资金的供求面看,当前银行体系资金充裕,降息等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并不能加速信贷扩张. 综合来看,物价走低只是给降息提供了空间,但并不一定会导致降息行为的发生.(路透社) 长江证券李冒余:PPI数据整体下滑的趋势没有扭转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二公布,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涨幅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为连续第九个月走低.该数据并高于路透此前的调查中值0.9%. 国家统计局并公布,1月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滑3.3%,降幅创2002年3月以来最低.1月PPI数据高于路透此前调查的预测中值-2.6%.同时,1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2%,非食品价格同比下降0.6%. 长江证券李冒余分析,PPI数据基本符合预期,主要是由于去年的基数效应,令整体下滑的趋势没有扭转.一季度PPI预计都将是负值.CPI反而呈现了上涨,一方面是因为近期粮食价格逐渐趋稳,加之今年的春节在一月,去年是二月,节日错位令CPI的基数效应不明显,主要受翘尾因素影响. (路透社) 华尔街日报:中国1月份CPI增1.0% 连续第三个月保持正利率局面 中国1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增长1.0%,增速继续低于2008年12月。同时1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较上年同期下降3.3%,降幅也继续高于2008年12月。 不过,由于春节因素的影响,1月份消费物价数据有所失真,无法客观全面地反映物价的真实走势。而未受假日因素影响的工业品价格则明显继续受需求疲软拖累而下滑。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二公布,1月份CPI较上年同期增长1.0%,增速低于2008年12月份的1.2%,使得中国连续第三个月保持正利率局面。 统计局同时公布,1月份PPI较上年同期下跌3.3%,跌幅较2008年12月的1.1%有所扩大。 中国2008年CPI月度增速最高为当年2月份的8.7%,最低为受游资外逃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12月份的1.2%。 中国2007年CPI月度增速最高为当年11月的6.9%,最低为1月份的2.2%;2006年CPI月度增速最高仅为当年12月的2.8%,最低为3月份的0.8%。2006年3月份0.8%的增速当时也是32个月低位。 中国2008年全年CPI较上年同期增长5.9%,增速大大高于2007年的4.8%,也高于2008年官方设定的4.8%的目标,并且刷新了1996年以来的最高增速纪录。中国2009年CPI增速目标初步设定为4%。 中国2008年全年PPI则较上年同期增长6.9%,增速高于2007年的3.1%。2008年12月当月PPI较上年同期下降1.1%,而2008年11月PPI还有2.0%的增速。 中国PPI增速曾在2008年8月份创下10.1%的公开数据中的10年新高。中国PPI公开数据仅从1998年11月开始。 中国2007年PPI月度增速最高为12月的5.4%,最低为7月份的2.4%;2006年PPI月度增速最高为7月份的3.6%,最低为4月份的1.9%。(华尔街日报) 财华社:中国1月份消费物价数据有所失真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增长1.0%,增速继续低于2008年12月的1.2%,到高于市场预期的0.6%。 由于春节因素的影响,1月份消费物价数据有所失真,无法客观全面地反映物价的真实走势。 中国2008年全年CPI较上年同期增长5.9%,增速大大高于2007年的4.8%,也高于2008年官方设定的4.8%的目标,并且刷新了1996年以来的最高增速纪录。中国2009年CPI增速目标初步设定为4%。(财华社) 国内物价持续回落表明已接近通缩边缘 国内09年1月CPI和PPI分别出现连续9个月和5个月回落。分析人士指出,物价持续回落表明中国已接近通缩边缘。考虑到2009年翘尾因素,未来4-6个月物价肯定会为负值。由于中国目前信贷等的持续放松,货币供给持续增加,流动性过剩会减缓物价惯性下行。 国家统计局2月10日公布数据显示,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0%。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2%,非食品价格下降0.6%;消费品价格上涨1.5%,服务项目价格下降0.8%。从月环比看,CPI比2008年12月份上涨0.9%。同时,1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3.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5.3%。在工业品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4%。 国内1月份CPI和PPI已经分别出现连续9个月和5个月回落。江南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魏凤春向世华财讯表示,物价持续回落表明中国已接近通缩边缘。考虑到2009年翘尾因素,未来4-6个月物价肯定会为负值。由于中国目前信贷等的持续放松,货币供给持续增加,流动性过剩会减缓物价惯性下行,预计二季度后物价会出现回升。 另外,PPI持续下行反映经济复苏还在进行中。这是目前企业通过降价进行去库存的必然结果。随着国际大宗原材料价格的平稳,政府投资的明确以及实体经济越来越多地吸引信贷资金,经济复苏指日可待。西南证券研发中心研究员付立春认为,国内CPI和PPI持续回落虽然意味着通缩风险继续迫近,但1月份CPI不仅较08年12月上涨0.9%,而且略高于预期,说明消费比预想要好,表明经济已出现提早复苏迹象。 针对物价持续回落能否为国内提供继续降息空间,西南证券高级宏观分析师董先安指出,尽管CPI和PPI指标继续回落,但由于目前新增贷款增长较好,总信贷规模较大,国内再降息可能性很小。魏凤春则表示,国内存在着继续降息可能。政府不应该等到物价真正为负时再降息。因为通缩不可怕,可怕是的通缩预期。通缩预期一旦形成,消费会因此推迟,生产会因此延缓。但降息幅度已经不大,最多81个基点。(世华财讯) 民族证券分析师徐一钉:"两会"之前不会出台降息之类货币政策 民族证券分析师徐一钉表示,虽然目前经济出现一些转好迹象,比如信贷规模扩张,PMI回升,但结合PPI,CPI这些指标综合来看,我们并不能做出经济是否开始转向乐观的判断. 虽然货币政策仍有执行空间,但预计"两会"之前不会出台降息之类货币政策.(路透社) 西南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王剑辉:中国的通货紧缩已经进行了一半 西南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王剑辉表示,CPI1%这个数值略高于市场预期,未来两个月CPI的同比数值很可能出现负值,所以我们在关注同比数据的时候也应关注环比数据.如果从环比数据看,我们认为中国的通货紧缩已经进行了一半,这个过程从去年11月开始,到今年二季度末就应该结束了.PPI相对CPI反应有时滞,预计未来两个月PPI将继续走低,但通缩的威胁已经减轻,并走近尾声. 这两个数据对目前的货币政策影响为中性,亦肯定了前期政策和措施的效果,中国并没有陷入强烈的通缩,因此利率继续下调的迫切性已经大大降低.(路透社) 花旗集团驻香港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央行或将调低基准贷款利率逾一个百分点 花旗集团驻香港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表示,通货紧缩是今年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1月份CPI的下降幅度和PPI的负值均表明,目前通缩风险在加大. 货币政策方面,通货紧缩风险显然给货币扩张政策带来了巨大空间,如果政策制定者认为有必要以此支持经济增长同时防止通货紧缩的进一步加剧的话. 央行现在仍有调降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空间.未来数月内,中国人民银行或将调低基准贷款利率逾一个百分点,令其在年中前达到4%,当前为5.31%.(路透社) 海通证券宏观经济核心分析师李明亮:预计2月份CPI和PPI同比继续为负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二公布,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涨幅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为连续第九个月走低.该数据并高于路透此前的调查中值0.9%. 国家统计局并公布,1月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滑3.3%,降幅创2002年3月以来最低.1月PPI数据高于路透此前调查的预测中值-2.6%.同时,1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2%,非食品价格同比下降0.6%. 海通证券宏观经济核心分析师李明亮表示,CPI数据还不错,主要是因为非食品项目下降得比较少,PPI下降偏快,受外部影响比较大,主要是国际大宗商品的波动. 预计2月份CPI和PPI同比继续为负.拉动CPI的因素基本上没有了.旱灾对整个供需格局不会有大的影响,至少2月份是这样. |